▲庭審現場。圖/福建高院微信公眾號
法槌重重落地,公眾期待的吳謝宇案二審判決結果出爐。

5月30日上午,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對吳謝宇故意殺人、詐騙、買賣身份證件上訴一案二審公開宣判,裁定駁回上訴,維持原判。根據一審判決,被告人吳謝宇犯故意殺人罪、詐騙罪、買賣身份證件罪,數罪并罰,決定執行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并處罰金人民幣十萬三千元。

這個判決結果,并不出乎人們預料。眾所周知,故意殺人罪是法律嚴懲的重罪,根據刑法規定,一般來說,起刑點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嚴重一點的就是無期徒刑、死刑。

吳謝宇故意殺人,預謀已久,處心積慮。犯罪對象是其至親的母親,犯罪手段極其殘暴血腥。犯罪之后,掩飾兇殺痕跡,推遲發案時間,以心思之縝密、心理之穩定,很難將其與精神病人掛鉤。綜合主觀惡性、社會危害性等因素,完全符合“罪行極其嚴重”的死刑標準。

不僅如此,吳謝宇還有其他罪行,包括偽造大量居民身份證件,采取欺騙手段,騙取親友錢財肆意揮霍等。這些雖然不是故
意殺人罪這樣的重罪,但也是刑法嚴懲的不法行為。涉及的偽造居民身份證罪,量刑幅度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
制”。詐騙親友144萬元,根據兩高《關于辦理詐騙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屬于“數額特別巨大”的范
圍,量刑幅度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數罪并罰,吳謝宇被判處極刑,完全符合法律規定。

不可否認,在吳謝宇的身上,還有名校的光環。對于一個曾經學業優秀的大學生,他的犯罪墮落,不僅父母親友沒有想到,公眾也大跌眼鏡,很多人為之扼腕嘆息。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不會因為一個人的學歷、文憑等因素,在定罪量刑上就有所區別。一個已經成年的大學生,本應對家庭倫理了然于胸,對法律心知肚明,現實中卻走入歧途、踐踏倫理、突破紅線,更是知錯犯錯、錯上加錯,遑論既往不咎、網開一面。

不可否認,這是一起不幸的家庭血案,是發生在直系親屬之間的兇殺案。兒子殺害了母親,這種至親的血緣關系能不能沖淡刑罰的肅殺,能不能給兇手以免死的寬宥,這是很多人的關切之處。

需要看清的是,我國法律對親人之間犯罪的從寬,僅限于一些財產類犯罪,畢竟“錢乃身外之物”,人命大于天。至于親友諒解,在司法實踐中不乏一些作用,卻不是起死回生的“萬靈丹藥”,就算其他親屬出具諒解書,愿意原諒“逆子”,基于這起案件的嚴重后果、惡劣性質,罪大惡極者仍免不了法槌落地。

吳謝宇案是一幕徹頭徹尾的人間悲劇。一個曾經的名校學子,卻一步步淪為了弒母的兇手,鏗鏘有力的死刑判決,是對兇手的嚴懲,也是對社會正常法治秩序、人類倫理道德底線的守護。

經由一場萬眾矚目的司法審判,還原了案件真相,也梳理了罪犯的墮落過程,令人警醒,也發人深思。

撰稿/楊宜桐(法律工作者)

編輯/遲道華

校對/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