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神舟十六號飛行乘組名單公布,景海鵬、朱楊柱、桂海潮3名航天員即將出征。其中,載荷專家桂海潮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一名教授,主要負責空間科學實驗載荷的在軌操作,據介紹,這也是我國航天員作為載荷專家完成空間站的“首秀”。
新京報記者從北航獲悉,5月30日9點開始,該校將組織兩校區師生收看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發射直播,共同見證歷史時刻。

神舟十六號航天員乘組中的載荷專家系青年教師桂海潮(左一)。 圖/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公眾號
桂海潮本碩博均就讀于北航,從2500名候選對象中脫穎而出
5月29日,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經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階段飛行任務總指揮部研究決定,神舟十六號航天員乘組由景海鵬、朱楊柱、桂海潮3名航天員組成。景海鵬擔任指令長。
航天駕駛員景海鵬和航天飛行工程師朱楊柱來自航天員大隊,主要負責直接操縱管理航天器以及開展相關技術試驗。而負責空間科學實驗載荷的專家桂海潮是北航的一名青年教師,他在科學、航天工程等領域受過專業訓練,且具有豐富的操作經驗。
記者從北航了解到,桂海潮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青年教師,教授、博導。2005年,桂海潮以第一志愿考入北航宇航學院,是當年北航在云南省錄取的理科最高分,本碩博均就讀于北航。他的主要研究方向為航天器動力學、制導導航與控制技術。發表學術論文50余篇,其中SCI索引論文30余篇,多篇論文發表在航天動力學與控制領域頂刊;多次參加國內外學術會議,獲國家發明專利2項,主持科研項目十余項。
教學方面,桂海潮承擔《深空探測導論》《非線性控制理論》等本研課程教學任務。指導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10名,已畢業3名。
據介紹,隨著載人天地往返技術日趨成熟,科學家們在這座國家太空實驗室里開展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實驗已成為可能。此前,第三批預備航天員選拔工作啟動。為滿足工程任務需要,第三批航天員在航天駕駛員基礎上,增加了航天飛行工程師和載荷專家兩個類別,其中,載荷專家從載人航天工程空間科學研究及應用領域的科研人員中選拔,主要負責空間科學實驗載荷的在軌操作。

桂海潮參加國際會議。 圖/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公眾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正是選拔招募載荷專家的對象高校之一。該校相關負責人對新京報記者表示,學校高度重視這次選拔,精心組織有關工作。在以“空天報國”為精神內核的北航,青年老師們紛紛踴躍報名,桂海潮也是其中之一。他的同學和同事、宇航學院教師王悅回憶,得知選拔航天員的消息后,桂海潮立刻向導師徐世杰表達了報名的想法,在徐老師的鼓勵下,他“毫不猶豫地報了名”。
航天員的選拔過程極其嚴苛,對身心綜合素質都是極大的考驗。經過初選、復選、定選三個階段的重重篩選,桂海潮從約2500名候選對象中脫穎而出,成為第三批18位預備航天員中的4名載荷專家之一,也是唯一來自高校的載荷專家。在此后的2年多時間里,桂海潮又經受了8大類、200余項科目的嚴格訓練和考核,終于為“上天”做好了萬全準備。
專業學習和科研積累為“飛天任務”提供支撐
根據北航提供的資料,1986年,桂海潮出生在云南保山一個普通家庭。2003年,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楊利偉成為中國飛天第一人。當時,桂海潮是一名剛剛升入高二的學生,從校園廣播聽到這個消息,非常振奮,這是他第一次感受到航天的吸引力。2年后,桂海潮以第一志愿考入北航宇航學院飛行器設計與工程專業。
學生時代,桂海潮是一個“特別勤奮刻苦的人”。本科期間,他的成績一直名列前茅,被保送讀研并提前攻讀博士,2014年在北航獲得工學博士學位。在王悅眼中,桂海潮很愛學習,喜歡不斷挑戰和提升自己,并且做事有股韌勁,“找準目標就一股勁兒扎進去”,遇到不懂的問題,“無論下多大功夫也要搞明白”。
這種性格也體現在桂海潮的科研工作中。他的師兄、宇航學院教師賈英宏介紹,讀博期間,桂海潮“特別穩”,先花時間下足功夫研究基礎理論,“每次去實驗室,他基本都在看書”。在課題組,桂海潮出成果不是最快的,但他一絲不茍、厚積薄發,抓住關鍵難題不放松,博士在讀期間取得了高水平的研究成果。隨后,桂海潮赴海外做博士后研究,2017年入選北航“卓越百人”青年人才引進計劃,回到宇航學院工作。

桂海潮(左二)曾擔任2008年北京奧運會志愿者。 圖/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公眾號
面向國家重大需求,桂海潮瞄準航天動力學與控制領域繼續深耕,不斷取得國際頂尖的學術成果,主持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多項國家級科研項目,不少成果對工程應用有很強的參考意義。近20年的專業學習和科研積累為桂海潮執行此次飛天任務提供了直接支撐?!半m然他是作為載荷專家上天,但除了科學知識基礎之外,對航天飛行器的方方面面都是非常了解的?!彼耐?、宇航學院教師張曉天說。
保持鍛煉的習慣,訓練期間仍擠時間指導學生科研
過硬的身體素質是航天員選拔的標準之一。記者從北航了解到,桂海潮喜歡長跑、騎自行車、游泳等體育運動,且一直保持著鍛煉身體的習慣,很有毅力。平時,他還敦促學生們鍛煉,“好幾次我們找桂老師的時候,他都是在體育場跑步?!辈┦可K文杰說。
不過,航天員的體能訓練對桂海潮來說并不輕松。王悅回憶,有次訓練間隙兩人見面,“他說體能訓練很苦,強度很大,對他來說很有挑戰,但他都咬牙堅持了下來”。
大家對他的另一個普遍印象就是開朗樂觀,“臉上總是掛著笑”,也非常愿意為他人服務,有集體精神。他樂觀豁達,很少被負面情緒侵擾,即使受到挫折也能很快振作,又滿懷激情地投入到工作中去。賈英宏說,面對有很多技術難點的科研項目,桂海潮“很少瞻前顧后,干勁特別足,心理素質也特別好,沒怎么見他發過愁”。
根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公布的航天員簡歷,2020年9月,桂海潮作為載荷專家入選為我國第三批航天員。2022年6月,入選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行任務乘組。記者從北航了解到,入選航天員開始訓練后,桂海潮也并未放松對學生們的關心和指導?!坝柧毴蝿詹皇呛苤氐臅r候,桂老師還在看論文,也會把我研究方向的一些論文發給我學習?!碧K文杰說。
據介紹,封閉訓練期間,桂海潮仍是盡己所能擠出時間指導學生科研,親自幫忙推導關鍵的理論公式?!肮鹄蠋熢谕盹垥r間給我打來電話,詳細指導怎么修改論文?!辈┦可男聲f道。桂海潮指導的畢業生獲得了北京市優秀本科畢業設計(論文)、校級優秀碩士論文等榮譽。
北航多名師生向新京報記者表示,帶著全體北航人的祝福,期盼桂海潮出征順利,圓滿凱旋。
新京報記者劉洋 通訊員 史越
編輯 繆晨霞 校對 劉軍